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急性中耳炎」。

來門診求診的小朋友裡,有一部分耳朵的問頭是因為中耳的發炎感染所造成。

急性中耳炎有許多原因。但通常是因為病原菌沿著上呼吸道,像是口腔或鼻腔,進一步到鼻咽,然後再經由耳咽管擴展到中耳有關。

如果中耳發炎造成分泌物產生膿液,這些膿液因為耳咽管腫脹無法順利排出,就會造成耳膜的壓力增加而引起疼痛。

最嚴重的時候,還會出現耳膜破裂的情形,就會導致耳漏,甚至聽力損傷的症狀。

licensed by designua at Adobe Stock

licensed by Lin at Adobe Stock

急性中耳炎的症狀

小朋友得到急性中耳炎時,最常見的症狀就是耳朵痛,微微發燒或是活動力降低。

文森醫師最常看到小朋友耳朵痛到會哭,摸額頭的時候溫溫的,體溫大概都在38度上下徘徊時通常心裡都會有個底,可能是這個問題。

用耳鏡檢查發現耳膜紅通通的,就可以確定是這個診斷了。

急性中耳炎的治療

急性中耳炎的致病菌最常是流感嗜血桿菌 (H. influenza)或肺炎鏈球菌 (S. pneumoniae)

根據美國小兒科醫學會 (AAP)的指引,6個月以上有明顯急性中耳炎症狀的小朋友,建議使用抗生素治療。

第一線抗生素建議使用amoxicillin,除非症狀沒有改善,才會使用第二線抗生素如augmentin (sandoz藥廠的諾快寧)有些教科書建議使用抗生素治療710天,但還是要根據臨床症狀決定。

使用去鼻充血劑可能有助於改善耳咽管的功能而加速恢復的速度。

大部分的急性中耳炎都能完全恢復,少數情況會有一些後續的併發症,最常見的就是中耳炎合併積液 (中耳積液)

正常的耳膜急性中耳炎的耳膜

picture from researchgate and emedicine

picture from Sean Flanagan

小兒與成人的耳咽管

少數的小朋友在急性中耳炎的症狀緩解後,不痛也不發燒了。

但是回來檢查的時候,卻發現耳膜看得到一個水平面,甚至有泡泡的情形,這時候可能就是變成中耳積液了。

中耳積液的原因很多,但是大部分都是急性中耳炎後續的併發症

打個比方來說,就是颱風來的時候下大雨 (急性中耳炎),但是颱風走了之後水還沒退 (中耳積液),這時候就跟排水系統有關了。小朋友的耳咽管 (排水系統),比起大人來說是比較水平的,不是垂直的。所以可想而知,中耳一旦積水了,水是比較慢退的。

中耳積液

中耳積液久了會發生什麼問題呢?

因為中耳是傳導聲音的重要構造,所以一旦積水積久了,就會影響到聽力。

這個情況對在學的小朋友很重要,因為如果聽力常時間受到影響,就會影響學習能力。

但是要怎麼知道小朋友的聽力有沒有受到影響?

如果家長在家的時候,看到小朋友看電視或手術,愈調愈大聲,或是叫他有時候都沒回應 (假裝沒聽到的不算,喂~~)

而且不久前有得過中耳炎的話,就可能是中耳積液了,需要帶小朋友來檢查一下耳朵喔

picture from AAP

picture from ADAM

通氣管置入手術

大部分小朋友的中耳積液自已會消退,但是如果觀察超過3個月都還沒消退,或是開始出現聽力損傷的情形,就需要積極介入治療了。

目前的治療方式是通氣管置入手術,這是一個可以嵌入耳膜的小塑膠管,通常放入後,會留在耳膜上1-2年,之後耳膜會自已把它擠出來。

通氣管的功用是暫時作為中耳換氣的路徑,使中耳積液能夠消退,讓聽力恢復正常。

所以在通氣管置入的這段期間,要保護好耳朵,不要讓水跑進去造成感染,所以也暫時不能游泳喔。

我想進一步了解

耳朵痛到底是外耳還是中耳的問題呢,想進一步了解,可以看這一篇「急性外耳炎」的文章喔。

https://drvincent.co/急性外耳炎/

想進一步了解耳朵其他的問題,可以到線上「耳科」看診找答案喔。

https://drvincent.co/耳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