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急性中耳炎」

「最近耳朵很癢,這幾天好像愈來愈痛,而且有一點流湯流水」 

「這幾天耳朵很痛,痛到連頭和喉嚨也不大舒服,而且聽聲音都悶悶的」

如果有上述這些症狀,那很可能與急性外耳炎有關。

急性外耳炎的原因

急性外耳炎是一種外耳道皮膚常見的發炎,大部分都是急性發作,少部分才會變成慢性外耳炎。

急性外耳炎的成因可能有許多因素。一般的皮膚疾病像是濕疹,也可能會造成感染。

其他局部性的因素像是外傷,也可能會引起發炎與感染,最後會造成外耳道腫脹與狹窄。

急性外耳炎的症狀除了耳朵癢之外,也經常出現耳朵痛,甚至會有一些分泌物,造成耳朵流膿。

licensed by designua at Adobe Stock

外耳道局部感染的致病菌

局部感染通常都與一些病原菌有關,比較常見的細菌包括綠膿桿菌 (P. aeruginosa)與金黃色葡萄球菌 (S. aureus)等。

也有可能會有黴菌感染,如念珠菌 (Candida)等。

急性外耳炎的症狀

急性外耳炎典型的發病過程如下,洗澡水進入耳道內,皮膚對肥皂水出現過敏性濕疹反應,造成耳朵癢。

用指甲或棉花棒搔癢後,出現局部外傷,使得病原菌有進入的途徑,引起進一步發炎。

外耳道的癢感及刺激感逐漸增加,產生疼痛感,也可能開始出現耳分泌物。

外耳道的皮膚因為發炎而腫脹,使得耳道部分堵住,進而造成聽力減弱。

比較嚴重的情況,發炎的情形往外延伸到耳廓,引起耳軟骨炎,甚至擴展到周圍而引起蜂窩組織炎。

licensed by Lin at Adobe Stock

急性外耳炎的治療是排除任何刺激因素,同時處理感染與任何潛在的皮膚疾病。

耳部清潔

看診時,醫師會使用抽吸的方式,移除外耳道所有可能的碎屑與膿汁,使耳道保持清潔與乾燥。

發炎比較厲害的時候,可能會有比較多膿汁產生,建議配合醫師回診清潔耳道。

平常也要避免用棉花棒挖耳朵,或是讓水進入外耳道,減少感染變嚴重的機會。

耳滴劑治療

急性外耳炎的治療主要是以含抗生素或抗黴菌用的耳滴劑為主。

有時候對於嚴重的耳朵癢,可以加點類固醇的耳滴劑。

通常使用耳滴劑治療時,一天約2-3次,一次點3-5滴。

點藥水的時候,頭先側一邊。點完之後,可以按一下耳珠,將藥水往內壓,讓藥水浸在比較深部的外耳道,記得浸泡3-5分鐘。

之後頭回到正位,藥水如果流到外面,可以用衛生紙擦拭;流不出來的藥水就讓它慢慢被外耳道吸收。

點完藥水之後,可能會有一點悶悶的感覺,這種感覺會慢慢恢復。

如果真的悶到很不舒服,也可以選擇使用外用藥膏來擦拭外耳道,代替耳滴劑的使用。 

licensed by Jelena Stanojkovic at Adobe Stock

口服抗生素

外耳道發炎多半是細菌感染,建議使用抗生素治療,以避免進一步變成蜂窩性組織炎。 

一般來說,急性外耳炎的治療期間約為5-7天,請配合醫師回診治療喔。

我想進一步了解

耳朵痛到底是外耳還是中耳的問題呢,想進一步了解,可以看這一篇「急性中耳炎」的文章喔。

https://drvincent.co/急性中耳炎/

想進一步了解耳朵其他的問題,可以到線上「耳科」看診找答案喔。

https://drvincent.co/耳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