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急性鼻竇炎」。
「最近擤的鼻涕又黃又濃,1個鐘頭都濞好幾次,而且味道都很重」
「我這幾天除了鼻涕與鼻塞之外,眼睛都漲漲的,眼睛下方還有點痛」
如果有這些症狀,可能就是有細菌性鼻竇炎找上門了。
急性鼻炎
鼻竇炎為鼻竇內襯黏膜的發炎,基本上是一種感染。
剛開始可能是單純的病毒性鼻炎 (就是一般的感冒,也就是急性鼻炎),原發性的感染會造成鼻黏膜纖毛功能失調、鼻黏膜及鼻竇開口水腫。
這時候的鼻涕大部份都是透明的,或稍微黏稠。
但有時候可能會有一點黃黃的,尤其是早上第一次擤的鼻涕。
這是因為晚上睡覺的時候,分泌的透明鼻涕濃縮變黃的關係。
有時候也會有鼻涕倒流或是卡痰的感覺,如果沒有明顯細菌感染的症狀,使用緩解症狀的藥物來治療即可。


licensed by Kateryna_Kon at Adobe Stock
急性鼻竇炎
但是如果鼻黏膜抵抗力比較差,除了鼻涕分泌物會增加,在鼻竇內的分泌物因為纖毛功能失調而排不出去,就有可能會產生細菌,而出現續發性的感染。
常見的細菌是肺炎鏈球菌 (S. pneumoniae)與流感嗜血桿菌 (H. influenza),這時候就需要使用抗生素了。
鼻竇腔
鼻竇腔有分4個,分別是上頷竇,篩竇、額竇與蝶竇。
不同鼻竇腔室的發炎,症狀會些微不同。
鼻子前半部的鼻竇如上頷竇與額竇產生的鼻涕,比較容易擤出來。
而後半部的鼻竇如篩竇與蝶竇的鼻涕,比較容易變成鼻涕倒流,會卡在喉嚨,造成不舒服卡痰的感覺之外,也會容易刺激氣管,而引發咳嗽。

licensed by Анна Богатырева at Adobe Stock

licensed by a7880ss at Adobe Stock
鼻竇炎的症狀
鼻竇炎的症狀有分為主要症狀與次要症狀。
主要症狀包括黃鼻涕,黃濃的鼻涕倒流,鼻塞,臉部腫脹,臉部壓力性疼痛,嗅覺減弱或喪失。
次要症狀包括頭痛、耳痛或耳朵悶,口臭,牙痛、咳嗽或發燒。
臨床上通常是以2個主要症狀或1個主要症狀加上2個次要症狀,作為診斷鼻竇炎的依據。
細菌性鼻竇炎的誘發因子
有些病患比較容易產生細菌性鼻竇炎,這和以下因素有關。
例如任何會阻塞鼻竇開口的狀況,像是鼻瘜肉;或是某些干擾鼻腔氣流的狀況,像是鼻中隔彎曲。
上排牙齒的根部常會突出到上頷竇內,因此如果有蛀牙,或是作完牙齒的治療之後,造成牙齒感染的話,也有可能會上行到鼻竇變成齒源性鼻竇炎。

licensed by corbacserdar at Adobe Stock

急性鼻竇炎的檢查
細菌性鼻竇炎的治療一般是以經驗性抗生素為主,但有少數情況,需要作鼻咽內視鏡或是影像學檢查。
包括(1)經驗性抗生素治療1週以上效果不好時,(2)單側鼻竇炎,疑似黴菌感染時,(3)有嚴重併發症,或(4)之前接受過鼻竇手術的人。
一般情形下,鼻咽內視鏡都可以看到鼻道與鼻竇腔開口的情況。
除非有無法診斷的情形,會建議到醫院去作鼻竇X光或是電腦斷層檢查。
急性鼻竇炎的治療
(1)無論是病毒性鼻炎或細菌性鼻竇炎,洗鼻子可以舒緩症狀,減少治療的時間。建議使用3-5%的食鹽水,可以幫助鼻黏膜纖毛的清除功能,把濃稠的鼻涕沖洗乾淨。
(2)病毒性鼻炎可以症狀治療為主,可以合併使用抗組織胺、鼻黏膜收縮劑與化痰藥,減少不適的症狀。
(3)細菌性鼻竇炎需要給予經驗性抗生素,通常以治療5-7天為一個療程。如果療程後,症狀並沒有改善,需要考慮是否有抗藥性細菌,黴菌感染或是其他併發症等。如果遇到抗藥性細菌,可能需要給予二線抗生素,如fluoroquinolone或第三代頭孢子素來合併治療。
(4)細菌性鼻竇炎不見得需要抗組織胺治療。因為有時候鼻水減少,反而造成鼻涕更濃稠而阻塞鼻竇腔,但需視當時症狀來決定。
(5)如果急性鼻竇炎藥物治療3個月以上都沒有改善,變成慢性鼻竇炎,或是遇到黴菌性鼻竇炎,就必需合併手術治療。


licensed by Rasi at Adobe Stock
細菌性鼻竇炎的併發症
(1)慢性鼻竇炎:如果藥物治療效果不好,就需要合併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
(2)嗅覺喪失:這是女性比較常見的併發症。早期的嗅覺喪失,可能是嗅覺神經因為鼻竇腔發炎而喪失功能。一般以類固醇治療,神經功能都會慢慢恢復。
(3)腦膜炎:雖然是比較少見的併發症,但3-6歲的小朋友比較容易併發腦膜炎而因此住院,所以小朋友的細菌性鼻竇炎務必要治療完全。
我想了解更多
想進一步了解鼻子其他的問題,可以到線上「鼻科」看診找答案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