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慢性咽喉炎」。
「我一直都覺得喉嚨卡卡的,一直想清喉嚨,覺得好像有痰但是咳不出來」
「我常常覺得講話很費力,早上還好,下午就要很用力,而且有沙啞的感覺」
「我覺得吞東西好像不是很順,是不是有食道癌啊?」
「我常常覺得喉嚨癢癢的,三不五時就會咳一下,咳了好幾個月了」
如果你經常出現症狀,那慢性咽喉炎可能就找上你囉。

licensed by Prostock-studio by Adobe Stock
造成慢性咽喉炎的成因很多,有分為鼻子、胃食道、甲狀腺與自律神經的原因

picture from wikipedia
鼻子的原因
主要是不自覺的鼻涕倒流,尤其是過敏性鼻炎或是慢性鼻炎的人。
有時候分泌的鼻涕稍微多一點,順著下鼻道往後倒流到鼻咽,最後會跑到喉部,累積了一段時間,喉嚨就會開始不大舒服了。
這種情況和嚴重的過敏性鼻炎或感冒不同,通常鼻水倒流的量不多,所以沒什麼感覺,也擤不大出來,等到累積久了,就開始出現喉嚨卡卡的感覺。
胃食道的原因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飲食大都不正常,導致胃酸分泌也跟著異常,進而逆流造成胃與食道的傷害,甚至影響喉嚨。
胃酸的異常可能造成胃食道逆流或咽喉逆流這兩種情況。
胃食道逆流的人通常會覺得胸口有灼熱感 (很像「火燒心」的感覺)或是上腹部不舒服。
而咽喉逆流的人比較不會有上述的感覺,反而會覺得喉嚨卡卡的、好像有痰卡住、講話比較用力或是輕微的小咳嗽。
至於為什麼有些人會有胃食道逆流的症狀,而有些人卻有咽喉逆流的症狀,可能與胃酸逆流的嚴重程度或影響範圍有關。

licensed by eddows by Adobe Stock

licensed by eddows by Adobe Stock
甲狀腺的原因
頸部的前方,也就是在氣管與食道的前方,是被甲狀腺整個包起來的。
有時候甲狀腺的結節、囊腫或腫瘤比較大的話,也會間接影響到吞嚥的功能,造成喉嚨卡卡的感覺。
自律神經的原因
自律神經是調節內臟器官功能的神經系統。
如果自律神經失調,也會容易有喉嚨卡卡的感覺。有時候,身體其他地方也會同時出現不舒服的情況。
慢性咽喉炎通常不是單獨一個原因造成的,有時候會好幾個原因加在一起。所以,要請醫師仔細檢查評估後作最適當的治療喔。
至於要作哪些檢查,就是要根據上述可能的原因來找問題的所在,一般會建議至少應該作以下2個檢查。
鼻咽內視鏡
鼻咽內視鏡主要是看鼻咽與喉咽部,包括會厭軟骨、聲帶,食道開口等,看是否有長腫瘤,或是食道開口附近有無慢性發炎的情況。
在作內視鏡之前,會在鼻腔放置沾局部麻醉藥的小棉棒。
文森醫師使用的內視鏡是直徑只有3 mm的Machita極細內視鏡 (一般鼻孔直徑大約10 mm),是目前醫療器材裡最細的內視鏡,所以可以降低檢查時,疼痛與不舒服的感覺。


頸部超音波
頸部超音波是以非侵入性的方式,檢查甲狀腺與頸部軟組織附近的淋巴腺。
看是否有甲狀腺囊腫、結節或腫瘤,甚至是淋巴腺腫大,而結成長期頸部不適的症狀。
慢性咽喉炎的治療
找出慢性咽喉炎的原因之後,就需要根據不同的病因作適當的治療。
大部分來門診的慢性咽喉炎患者,通常症狀都已經持續一段時間了,有些可能長達幾個月,甚至半年之久。
所以,藥物治療的期間也會根據症狀的長短而有不同,可能需要6-8週不等。
治療慢性咽喉炎有一個最重要的關鍵就是「耐心」,因為服用藥物後,大部份的患者會覺得有改善,但是症狀改善很慢。
而且,除了耐心治療之外,還需要配合生活習慣的改變,避免症狀復發。
生活習慣的改變
(1)應避免的飲食
- 濃茶、咖啡或可樂等含咖啡因的飲料
- 太鹹、太辣、太酸或油炸等容易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
- 甜食會讓痰變多,胃酸分泌也會增加
- 菸酒等刺激性的物品
- 容易產氣胃漲的食物,像是地瓜或氣泡飲料等
attributed by Freepik, Smashicons & monkik
我想了解更多
想進一步了解喉部其他的問題,可以到線上「喉科」看診找答案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