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打呼與睡眠呼吸中止症」 

打呼與睡眠呼吸中止症 (OSAS)的問題常會一起被討論,因為幾乎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患都會打呼。

在定義上,睡眠時因咽部軟組織 (像是軟腭及舌根部)振動所產生的噪音稱為打呼;

而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定義為在7個小時的睡眠時間裡,至少出現30次以上的呼吸暫停,每次暫停的時間超過10秒鐘以上

licensed by Maridav at Adobe Stock

licensed by Axel Kock at Adobe Stock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類型

睡眠呼吸中止症有分為中樞型與阻塞型。

中樞型比較少見,是因為腦部的呼吸中樞出現問題,需要進一步到神經內科檢查。

阻塞型的比較常見,是因為上呼吸道塌陷所造成。

因此,胸腔就要更費力以將空氣傳送過阻塞的氣道。

阻塞久了,血氧濃度就會下降,如果到達太低的程度,就會誘發腦部的反射使病患稍微醒來,進行一次深呼吸以改善氣道阻塞的狀況。

長久下來,缺氧的狀況就會產生肺高壓及加重右心室的負擔,而造成心臟衰竭

睡眠呼吸中止的症狀

成人病患經常因為體重過重,而且頸部粗大,所以有必要進行完整的耳鼻喉科檢查,找出上呼吸道阻塞的位置。

而小朋友的打呼幾乎都與腺樣體與扁桃腺肥大有關。

成人的打呼大多常由枕邊人來描述病情:病患停止呼吸一段時間,接著似乎要掙扎試著吸氣,最後在倒吸一口大氣後,阻塞獲得了緩解。

但是,睡眠品質不好會造成白天昏睡感沉重,睡醒後精神不濟,專注力與記憶力下降,以及性慾缺缺。

對成人病患而言,最大的風險是開車時危險性高。

對兒童而言,專注力下降及疲勞感會使學業受到大幅影響。

licensed by prockopenko at Adobe Stock

licensed by rumruay at Adobe Stock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檢查

為了要確定病患為打呼或已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症,成人應該要進行睡眠檢查 (PSG)與鼻咽內視鏡檢查。

在作鼻咽內視鏡時,醫師通常會將鼻孔緊密捏住,指示病患用力吸氣,模擬睡眠時呼吸道塌陷的情況,這個動作稱為Muller式操作法。

主要是檢查阻塞處是在鼻腔,或是在軟顎的懸雍垂,抑或是口咽的舌根部。

小朋友除了進行睡眠檢查之外,可以照頭部側面X光片,來看腺樣體的大小。

打呼與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治療

打呼與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治療,會根據睡眠生理檢查 (PSG)報告裡的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 (AHI),與鼻咽內視鏡檢查所判斷阻塞的部位,來決定不同的治療方式。

包括生活型態的改變、醫學療法、肉毒桿菌素療法與手術治療等。

生活型態的改變 

鼓勵肥胖病患減重是很重要的。

如果能順利減重,常可發現症狀大幅改善,整體健康狀況也會變好。

喝酒的量要節制,並禁止使用鎮靜藥物。

(可參考底下連結的「食以瘦減重法TM」)

食以瘦減重法

licensed by linavita at Adobe Stock

licensed by sbw19 at Adobe Stock

醫學療法

連續氣道正壓呼吸器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s pressure, CPAP)是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很有效果的工具。

讓病患配戴面罩於鼻部,並打入加壓的氣體,可讓上呼吸道保持暢通以預防塌陷。

但由於加壓幫浦可能很吵,戴著面罩又讓人不舒服,因此這種治療方法常讓部分病患無法習慣

肉毒桿菌素療法

有時打呼的聲音是由軟顎的懸雍垂振動所產生,適量的肉毒桿菌素可幫助肌肉放鬆,減少打呼的聲音。

licensed by jeler at Adobe Stock

licensed by rumruay at Adobe Stock

手術療法

可針對會造成呼吸道振動及塌陷的任何部位進行手術治療。

因為下鼻甲肥厚或鼻中隔彎曲所造成的鼻腔阻塞大多很容易治療,可考慮鼻中隔鼻道成型術矯正。

若問題出在軟顎或側咽部,而造成呼吸道狹窄時,可考慮懸雍垂顎咽成形術,改善狹窄的口咽。

小朋友的睡眠呼吸中止症通常是腺樣體肥大結成的。

如果症狀嚴重,可考慮腺樣體切除術,維持呼吸道通暢,減緩症狀。

以上的手術療法都必須住院。

近年來,也有一些比較非侵入性的手術療法可以用來改善打呼的症狀,如下鼻甲雷射手術,使阻塞鼻道的下鼻甲縮小。

或是雷射軟顎手術,使軟顎纖維化變得較硬,當氣流通過時不易產生振動,就可以減少打呼的聲音。 

我想了解更多

想進一步了解喉部其他的問題,可以到線上「喉科」看診找答案喔。

https://drvincent.co/喉科/

要改善打呼與睡眠呼吸中止,需要生活習慣的改變,包括減重。

想進一步了解如何有效又輕鬆的減重,可以參考「食以瘦減重法TM」這一系列的文章。

https://drvincent.co/食以瘦減重法/